查看原文
其他

口袋公园设计,方寸之间见精巧


口袋公园,又称袖珍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它具有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的特点,能见缝插针地大量出现在城市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城市环境,同时部分解决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人们对公园的需求。


1967年5月,美国纽约的佩雷公园正式开园,标志着口袋公园的正式诞生。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都开始建设口袋公园,一些城市还举办了口袋公园设计竞赛。



01

纽约佩雷公园
全世界第一个口袋公园



佩雷公园(Paley Park)位于美国纽约53号大街,由知名景观设计师罗伯特·泽恩(Robert Zion)设计。公园占地390平方米,三面环墙,前面是开放式入口,面对大街。园中使用了叠水、树阵广场空间、轻巧的园林小品和简单的空间组织,为喧哗的都市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绿洲。


公园主体区域是树阵广场,每棵皂荚树间距3.7米,能提供足够宽敞的空间给游人活动。亮点是6米高的水幕墙瀑布,它既作为整个公园的背景,瀑布的流水声还掩盖了城市的喧嚣。


公园的设计十分人性化。入口位置是一条四级阶梯,两边是无障碍斜坡通道。整个公园地面高出人行道,将园内空间与繁忙的人行道分开。设计还将各种元素混合在一起,将不同材质、多种色调及声音元素融合在一起,营造轻松的氛围。如铁丝网做成的椅子搭配大理石材质的小桌台轻巧却不影响周围的环境。广场地面用粗糙的蘑菇面方形小石块铺装,富有自然情趣。



02

纽约格林纳克公园

为喧嚣的都市提供一份宁静



格林纳克公园(Greenacre Park)是纽约最著名的“口袋公园”之一,由Sasaki进行建筑和景观设计。公园只相当于一个网球场面积。设计理念是提供“一些片刻的宁静在这个喧嚣繁忙的都市里”。


园门结合廊架设计,由几步台阶进入。狭小的园子采用直线划分空间,空间大小交错。大空间排列树阵,属于半开放树下空间;小空间开敞,同时提供观赏瀑布的视线通廊;空间序列的尽头是全园的精华――小瀑布。场地西侧是廊子,南侧由一条水渠贯穿公园始末。


设计对水的运用十分灵巧,在小园内布置瀑布,奔腾的瀑布与窄窄的水渠形成鲜明对比。从上而泄的水与幕墙碰撞,又因幕墙高差变化,产生不羁的姿态,潇洒肆意,在水池汇聚,转向水渠流速减缓,由动转静。水景展示底部较低的休息区让游客更直接地感受到与水的接触。沿着相邻的墙壁,一个凸起的露台可以俯瞰整个公园,并可以俯瞰水景。


景观材料与花岗岩、砖和钢形成了柔和的对比。座椅分为两类,多为可移动座椅,材质纤细,颜色鲜艳,可被随意组合。植物有杜鹃花、日本冬青等,随着季节转移发生颜色变化。



03

伦敦马戏团王子广场

多功能并存的公共空间



几年前,伦敦市提出“口袋公园”计划,由市政府资助2000万英镑,在市区内打造100个“口袋公园”。LDA事务所对伦敦西区的绿色空间进行改造设计,新建了马戏团王子广场(Princes Circus)等三个口袋公园。


马戏团王子广场原为一处繁忙的城市广场。通过新建人行道,保障行人的安全通行,并连接了周边的考文特花园和大英博物馆。


现任英国首相,时任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认为,经过精心设计的公园应该具有许多不同的用处。设计取消了原先连接两条街道的通行连通交通线路,营造出一个公共广场。这一公园也与伦敦的各处公园一样,闲暇时间是居民健身、休闲的场所,节假日则变身为热闹的集市、表演或比赛场地。


设计中体现出很多人性化方面,如提供了较宽敞的慢行交通空间,保证了人行与自行车的安全通行空间;公园中的绿色种植为居民提供了宁静的休闲场所;另外,还设置了饮水设备等。



04

北京王府井街区口袋公园

生活场景唤起旧城集体记忆



项目是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的一部分,BIAD(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为王府井街区整治设计了口袋公园。


王府井街区作为步行街主要交通干线,在经过不同程度的街道拓宽后,界面参差不齐,建筑外观不甚完整,因此设计的关键是在保障城市街道完整性的前提下,将几个公共空间与街道空间相连接。设计团队最终确定了“墙上痕,树下荫”的概念,将突兀的街区空间打造为口袋公园,用通透的形式回应了旧城风貌和文化传承。


所谓“墙上痕”,就是将北京传统建筑中的砖墙作为图像提取的对象,将砖墙构造进行反转,得到了砖缝的“负”形。设计师在距离较小的位置,采用了平直的处理,与两侧实体墙相连接。在距离较大的位置,采用了曲面的设计,使路过者能有更多角度进行观赏。而在较远的地方观察或者直视时,通透性非常好,视线可以直抵后面的老墙体,呈现消失的感觉。


结合“墙上痕”的创作,设计师又依托场地内存在的高大树木,种植了一些胸径较大的国槐,营造了“树下荫”的效果,连同“墙上痕”中的立体绿化和场地内的盆栽植物花卉,共同构成一幅老北京四合院的生活场景片段,以此唤起和重构公众对于旧城生活的集体记忆。



05

上海新华路口袋公园

提供持续展览的街头展廊



项目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新华路两旁布满高大茂密的梧桐和绿树掩映的洋房,被誉为“上海第一花园马路”。场地是两栋建筑之间一个长22米、最宽处不足4.2米的弄堂空间,过去是一个路边违建的小面馆,面馆拆迁后成为一个闲置空间。


水石设计首先在内部弄堂两侧墙面上设置了镜面不锈钢系统,作为整个设计的核心。两边的镜面系统将无限反射中间的小花园,当人从中走过,仿佛步入一个无限的自然花园。部分镜面系统是可旋转的,旋转过来是一块块可更换的展板,形成一个可以持续提供内容的街头画廊。同时,两侧的镜面就像一个荧幕,记录着植物一年四季随时间的不停变化,不同的人在这里与镜面,植物的互动,呈现一道时间性的风景。


由耐候钢形成入口,设置了一个关于新华路历史建筑的永久展。设计师认为整个新华路应该被看成一个鲜活的博物馆,而这里将成为介绍众多珍贵历史建筑的小序厅。花园里的植物系统,通过三种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建立丰富的层次及与人身体的关系。以鼠尾草、满天星、矮蒲苇、粉黛乱子草为主的花草组合呈现充满自然野趣的植物氛围。



06

广州永胜上沙口袋公园

时时有花赏,步步景不同



广州作为南方的花城,气候优势让这里的口袋公园在植物选择及搭配设计上有较大发挥空间。永胜上沙口袋公园与广州其他的口袋公园一样,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特点,精心设计了一种特色花卉和若干种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


几棵小叶榄仁树在公园中间挺直生长,枝丫自然分层轮生于主干四周,层层分明,向四周伸展。旁边几株美丽异木棉,树冠成伞状,姿态舒展优雅,架起一片阴凉。


形似九曲桥的长条坐凳摆放在廊道边上,旁边的花池以白色的卵石打底,营造出“湖上架桥”意境。“湖”周围的,银边山菅兰的银边、花叶良姜叶面上的金黄色纵斑纹塑形,常年色泽艳丽的亮叶朱蕉以及点缀其中的天堂鸟花上色,加上若有似无飘来的桂花香,令人视觉、嗅觉双满足,心旷神怡。


永胜上沙口袋公园的特色花卉天堂鸟,花蕊呈天蓝色,花萼是橙黄色,包片是镶有紫色花边的蓝绿色,绽开在绿叶中,花形似仙鹤独立,又似鸟儿展翅。而规划设计人员在组合植物时,不仅丰富种类的选择,还注意时节的搭配,保证民众能够时时有花看,步步景不同。



07

西安徐家湾红旗公园

舒适型片区口袋公园



中建西北院设计团队陆续以口袋公园为试点,尝试探讨小尺度的城市公共空间改造艺术。并逐步推广这一模块化口袋公园的建设方式,以复制性极强的小型公共空间渗透整个街区,形成斑块之间的联动,完成整个徐家湾片区绿网的重生。在旧与新的更替中,为快节奏生活的居民提供一种新颖的生活节奏,改变街区的传统生活方式。


在分析太阳固定运动轨迹、年主导风的风场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叠加冬夏日照充足和阴暗的区域,明确适合冬夏活动的场地,打造夏天可避荫,冬天可活动的口袋公园,切实提升人们居住与活动环境的舒适性、市容的美观性。


廊架设计与公园名称“红旗公园”相契合,模拟旗帜迎风招展的动态效果,并形成场所空间——“展旗廊”。在项目建成后的回访中发现,“展旗廊”的使用率极高,周边也被居民自发的重载了许多新的活动模式,原本废弃的场地活动密度大幅增加,人群沟通的活力与氛围得到极大改善。过去被不便于使用的街区空间阻断的社区文化与归属感正在重新建立。



08

深圳深湾街心公园

都市核心区的自然语言表达



该公园是一个以健康为主题的公园,同时又有不少与水相关的趣味装置。虽然处在密集的城市中心,但尽力地激发起人们对自然的关注,是“自然语言在高密度都市核心区的表达”。


公园内有一套雨水生态循环装置,标志性的风车可以把风能转换为动力,让蓄积的雨水从 10 米高处飞流直下,景象壮观,也吸引小朋友来玩耍。就连公园里的路灯投影的灯光都是水波纹状,让草坪也流淌。为防止小朋友受伤,整个区域的边边角角都精心打磨过。


对于爱运动的大朋友们,深湾街心公园也提供了很多场地。清水混凝土的滑板场既方便运动,也给散步带来不同的体验。而在这里即使什么都不做,只是坐着也很惬意。



——END——



相关链接:

“城市口袋公园”设计竞赛报名啦,快来参加!

深圳深湾街心公园,水与风的嬉戏场

德国慕尼黑都马社区公园

意大利圣多纳迪皮夫市社区公园

口袋公园究竟有什么魔力?

美国口袋公园:精致小巧 创意纷呈

美国剑桥北角口袋公园景观赏析


以城市之形思考


微信:chlaweb

网址:www.chla.com.cn

电话:010-88361171

010-88366270

邮箱:editor@chla.com.cn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